紧凑、便捷的监听解决方案:Adam Audio D3V

Pro Tools 专家国际认证等你来拿,年底线上直播课安排公布

FLEA 251 全球赛博黑五狂欢:年度最低价,让经典触手可及

Eastwest 音源大厂空降,限时抄底优惠,编曲音源大全一站式购齐

轻便 + 专业 Carver Saturn II 千元声卡上市首测:打破千元声卡不能兼顾的怪圈

顶级软件乐器15天训练 第15天──整合分析

WoodenGun 添加于 2007-12-28 ·

分享到微信

共有 9 条评论

通过前面14天的学习,我们已经学习了所有软乐器最核心的概念。

我们今天将以3个比较典型的软乐器为例,对它们的工作原理进行整合分析。

我们用4个步骤来分析一个软乐器的基本结构。这也同样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分析过程:

1、信号流程。这个步骤进行整体结构的分析。我们将软乐器音频信号流程拆分为OSC、Filter和效果器3个模块。音频信号就是在这3个模块中流动的。
2、OSC工作模式。OSC永远都是最重要的模块。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个模块进行专门分析。
3、丽化。当我们了解了软乐器的信号流程后,就可以着手分析调制源和调制目标,以及它们是怎么建立影射关系的。
4、核心部件。当我们对一个软乐器有足够的了解之后,我们就必须了解这个软乐器中,对音色影响最大的模块,以及这个软乐器最大的特色模块。

Absynth4

1、信号流程

Absynth4有3个OSC。每一个OSC的原始信号都可以经过两个Filter/Fx的处理。这3个模块合在一起称为Channel。3个OSC形成各自独立的Channel。Channel的输出信号按不同音量比例混合后进入另外两个Filter/Fx模块。经过处理的声音最后被一个延迟效果器加工后输出。

2、OSC工作模式

Absynth4里的3个OSC完全相同,都拥有8种产生波形的模式,涵盖FM、加法和采样类型。

3、丽化

Absynth4里的所有参数都有各自专属的ENV,可以在Envelope区进行单独设计。
Absynth4拥有3个LFO,每个LFO拥有自己单独的调制矩阵,可以对任何参数进行调制。

4、界面

Absynth4包括8个显示界面:

右边的6个是核心界面。左边的是NI公司新推出的软乐器都带有的音色浏览器和音色分类器。
核心界面包括:

  • Patch页:用于显示Absynth4的整体信号流程和模块设置。Absynth4因为拥有这个直观的信号流程设置界面,使得这个软乐器的结构变得异常清晰。
  • Envelope页:用于绘制ENV曲线。
  • Effect页:用于设置信号流程尾端的延迟效果器的参数。
  • LFO页:用于设置LFO振荡模式及调制目标。
  • Wave页:用于手绘波形。
  • Perform页:用于设置Macro Control和其他全局参数。

5、核心部件

  • OSC的手绘波形。
  • ENV的手绘曲线。
  • Macro Control。Absynth4的Macro Control的规模相当大,一共可以使用20个Macro参数对Absynth4中的其他参数进行总体控制。

FM8

1、信号流程

FM8使用了叠层音色。你可以在一个音色中使用完全不同的4个音色,然后分配混合比,来创造一个新的音色。所以在流程图的最前端就有了4个音色。信号从混音盘输出后只经过效果器的处理。所以决定FM8音色的主要单元是每一个音色的算法矩阵。

2、OSC工作模式

FM8的OSC结构很特殊,所以在本书的分析中,把FM8的OSC定义为一个很特殊的模块:

这里是FM8的核心区域??FM算法矩阵。在这个算法矩阵中包括6个独立的OSC、一个滤波器和一个噪音发生器,一共8个单元。6个独立的OSC各自都有自己专属的ENV。在经过复杂的FM运算后,最后输出一个波形,这个波形再去接受效果器和混音盘的处理。

3、丽化

因为FM8的结构很特殊,所以调制方式也很特殊。ENV和LFO都只在大OSC模块内部起作用。其他模块里见不到任何调制的影子。这也是FM8很特殊的地方。

4、界面

FM8一共有7个显示界面,在Expert界面下又有14个子界面,所以FM8的结构相当复杂,但是FM8的结构却井井有条,很容易理解。

  • Master页:用于对音色进行整体地修改,包括音量、音调等几个大的参数。
  • Effects页:对效果器进行设置。
  • Arpeggiator页:琶音效果器专区。
  • Easy/Morph页:这个区包括两部分内容,左边的Easy区,对音色进行总体地修改,比如明亮度、整体ENV调整等。右边是大混音盘。FM8可以在一个音色里加载4个完全不同的音色,然后用这个混合器进行混合。
  • Expert页:这是FM8的核心区。由于这部分比较复杂,请参见“FM8全面击破”。

5、核心部件

算法矩阵,也就是Expert页的内容。
效果器
混音盘

Zebra2

1、信号流程

Zebra2不提供任何固定的信号流动模式。但是你可以使用的模块却还是那几个:OSC、Filter、ENV、LFO、Fx。你可以在装配区,自由的使用这些模块,搭建自己想要的信号流程。

2、OSC工作模式

手绘波形。允许加载16个手绘波形,通过Wave旋钮,在其中进行顺序渐变切换。和Absynth4不同的是,Zebra2根本没有提供任何预置的波形,所以不论你要制作什么音色都必须自己手绘波形。

3、丽化

Zebra2的调制源数量很多,一共有内部调制源16个,包括6个LFO,4个ADSR包络,4个自由曲线ENV和2个琶音ENV。Zebra2甚至还提供4个调制信号混合器,用来把数个调制源混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新调制源。

调制加载方式是固定的,只能加载到固定的位置,和Massive的方式很类似。

4、界面

Zebra2的工作方式很奇特,但是基本结构仍然没有超出传统模式太远,所以,它的界面和其他的软乐器并没有本质的不同。

Zebra2一共有12个显示界面。听上去好像很多,但分一下类之后,就很清晰了:

  • Perform页面,这里显示4个大大的2D控制板。
  • Synthesis页面,这里显示模块装配区。
  • Presets页面,这里是Zebra2的音色浏览器。
  • Global/Fx页,全局参数,包括全局效果器。
  • more OSC1、2、3、4,这里是4个OSC的波形制作区,可以为每个OSC制作16个不同的波形,用于混合切换生产新的波形。
  • more FMO页,这里是专门对FMO这个FM模块进行设置的界面。
  • MultiStage EG页,手绘ENV。
  • XY assign页,这个界面用来为Perform里的4个2D控制板分配参数。
  • Arp Control页,这是琶音效果器。

5、核心部件

  • 手绘波形。
  • 模块装配区。
  • 手绘ENV。
  • 自由的调制设置。
  • Macro Control。

  • Arpeggiator=琶音器。缩写形式:Arp
  • Master=主要的,大师,最上一级。没有缩写形式。

总结

15天,我们全面但轮廓性的对软乐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。由于每一个软乐器在具体操控上都有很大的差别,所以15天训练中并没有包括实际操作的内容。我把实际操作剔除出去,仅仅留下概念性的东西,这些内容几乎所有的软乐器都是一样的。而关于实际操控,考虑到每一个软乐器的差异,你必须阅读“各个击破”环节才能有系统的了解。

进行完这个15天训练后,你不能终止训练。因为真正的训练应该刚刚开始。15天训练提供给你的只是一把钥匙。有了这把钥匙,你就有足够的信心去打开任何一个软乐器的大门,真正学会使用这个软乐器。

15天训练里涉及的都是最基本和原理性的内容,这些写在纸上的文字不可能15天就变成你使用一件乐器的感觉。因为软乐器也同样是一件乐器,就像你要学会弹吉他必须经过大量枯燥无趣的练习一样。学习软乐器你也必须有足够的耐心,一个旋钮一个旋钮地反复试验,慢慢体会上百个参数在变化时对音色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。

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。

最重要的是,你调试出的音色是否能有足够的表现力,是否是你所需要的那个音色,以及你能用这个音色做什么?

这一步可能要消耗你更多的时间,而且值得你终身进行不懈地探索。

我相信这个15天训练提出的软乐器使用方法,能为你的探索带来很大的帮助。
请继续阅读下去。继续阅读“各个击破”环节,开始把15天训练里学到的分析方法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。当你在阅读“各个击破”环节时发生任何困难,可以返回15天训练中再次阅读。因为要用15天就记住所有的内容,对多数人来说都是有难度的。

真正好的学习方式是,除了英文单词外,其他的内容不用去死记硬背,而是当你对这些内容感觉到模糊的时候,就返过头来再次阅读。五六次后,你就永远都不会忘记了。
建议你阅读“各个击破”环节时,前面4个Live里的软乐器作为必读。因为这4个软乐器不仅是拥有最核心功能的软乐器,而且是最具代表性的软乐器。使用起来最顺手,同时也最容易产生感觉。

其他的软乐器,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阅读,也可以全部阅读。但是我建议你仔细阅读至少下列几个:

  • Absynth4
  • FM8
  • Massive
  • Albino3

这4个软乐器几乎涵盖了所有顶级软乐器中最先进的东西。实际上你只要能掌握其中的一个,你根本不用再去学习其他的软乐器了。因为这4个中的任何一个都足够制造任何你想要的音色。但是你有必要对他们做足够的了解,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主攻的对象。而想要把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学精,你都要消耗很长的时间。但是我认为这些时间的投入是非常值得的。

文章出处 http://www.midifan.com/

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.com

共有 9 条评论